2010年7月28日星期三

生死契阔 为爱朗读




《为爱朗读》肯定不是一部爱情剧。它是一部根据德国二战以后(1958-1995) 为背景的剧情片。但是,影片不经意流泻的浓浓爱意,穿梭并支撑起整部电影的架构。一段不伦的忘年姐弟恋,从即将踏入十六岁的少年米歇尔·白格,巧遇并结识了三十六岁的妇女汉娜开始。在那个笼罩在战败阴影的年代,这样一对看似母子的组合,出其不意地碰撞出爱情的火花。。。

故事是从中年白格(1995)追忆年少时期(1958 - 1966)的往事,以倒叙手法引领观众走入二战以后的德国。年少的白格在一次回家的路上,不舒服地呕吐了起来。这时,他得到了妇人汉娜的帮助。看似冷漠的汉娜抱着白格安慰了一番,最后还送他踏上归途。白格这一病就病了两三个月,但是他始终惦记着汉娜的恩惠。病好后,白格手捧着一束鲜花上门致谢。由于无意中偷窥到汉娜更衣,这恰恰触动了正当血气方刚的少年白格,而不巧地汉娜也把这一切看在眼里。就在这节骨眼上,两个人从此对上了。

之后,两人常常相约在汉娜的破楼房里做爱。汉娜每次都会要求白格为她朗读一部书。整个夏天,白格为汉娜朗读了多部世界名著,如《奧狄賽》,《頑童流浪記》,《牵着小狗的女人》。。。然而随着夏天的结束,汉娜突然不告而别,这彻底让少年白格陷入悲伤之中。1966年,少年白格已然进入法学院就读。一次,随大学教授出席旁听审判二战纳粹战犯时,赫然发现被告竟然是汉娜。原来她当年是去参军,而且还当上纳粹集中营的女看所员。所有的指控都把矛头指向汉娜,她俨然就是看所员之首。虽然,有一份报告指明必须是所有看所员签字才做的决定(而那项决定害死了三百多条人命),但是为了掩饰自己是文盲的事实,汉娜宁愿承认罪名而被判二十多年的监禁。一边厢,白格明知汉娜是文盲,但鉴于汉娜极度以此(文盲)为耻,所以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娜服刑;另一边厢,白格也难以接受久别重逢的汉娜竟然是人神共愤的纳粹份子,饱受情感煎熬的白格毅然放弃探访汉娜的机会,并开始接受女同学楚格尔的爱。

电影中段来到刚离婚不久的白格,带着几岁大的女儿重回故里探望母亲。坐在年少时期的小房子里,翻看着一本本的藏书,这时的白格心里翻滚着万般情绪。。。他突然做了一个决定(这个举动让我的眼泪开始决堤), 他把收音机拿了出来,放下卡带(录音带),翻开书籍,对着麦克风朗读一本又一本的故事。他不眠不休地把第一批故事录好,然后寄给关在牢房里的汉娜听。此后无数个岁月,白格长期对着麦克风朗读,并把录制好的卡带和原文书本寄给汉娜。

当第一次收到卡带开始,汉娜就猜晓寄卡带者必然是白格无疑。听着卡带里头传出来的声音,垂垂老矣的汉娜眼眸闪过一丝情感,仿佛回到当年破楼房的美好时光。日复一日,听着白格的“朗读”,汉娜开始对照原文自学。最终学会认字写字 的汉娜,努力跟白格沟通——她尝试写信(就一个短句)给白格,希望白格能做出回应。但是,汉娜每次都失望了,因为白格从来都不回信。

二十多年过去了,一天白格接到监狱所打来的电话。好心的所长请求白格接汉娜出去,因为汉娜刑满可以出狱了。白格怀着复杂的心情去见汉娜,汉娜此时早已是白发斑斑的老妇。寒暄了几句后,汉娜问:“你结婚了吗?”“是,当然。”白格如此答道。轮到白格问汉娜:“你还有想起当年的事吗?”汉娜会错意带笑说:“哦,你是说我们之间的事。。。”“不。。。,不,我是指当年集中营的事。你学会了什么?”“什么?你要我学会什么?”汉娜问。“难道你没有一点良知吗?你。。。”白格按耐着情绪。“是,我学会了写字 。”看似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,让两人陷入僵局。“那,我下个礼拜来接你。我已在朋友那里安排了一个医院的工作给你,住的地方也准备好了,很靠近图书馆,有空你可以到那里看看书。。。”“好,那我们下礼拜见”

但是,白格没有等到街汉娜出狱的日子。因为在白格走后,汉娜留下一封遗书自杀了。她要白格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——把毕生积蓄交给集中营的生还者玛 瑟太太处置。“这是什么意思?这是救赎吗?她希望我原谅她吗?我不能收下这笔钱,因为我不能代表大家(集中营受害者)原谅她。这不是我能够做的事。。。”后来,马瑟太太只收下装钱的茶叶罐子,却把钱财交托给白格处理。白格得到马瑟太太的同意,把钱捐给文盲组织。戏末,白格带着女儿到汉娜的坟前,开始诉说着那段不为人知的往事。。。 

所以,你可以说这是一部爱情电影吗?这里头牵涉了一个大课题——纳粹共犯。汉娜是那个年代无数个无知愚昧的文盲之一,像他们这种人只知道一味的服从却从不过问“为什么”。而文盲或弱势族群,却是那个年代最致命的武器。展开世界各国的历史,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那个蒙昧无知的年代?中国的“红色革命”不就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铁证吗?同样是教育不普及加上资讯匮乏的时代,同样是(弱势族群)盲目追随当权者(偶像化)的时代;说穿了,就是自我(小我)被践踏以成就大我(党/国)惨无人道泯灭人性的年代!若要说审判,单单一个汉娜,根本就是个可怜的替死鬼;应该接受审判的,是整个体制而不是区区的个人。不难猜想汉娜最后会走上绝路,是因为识字后的她终于开启了被蒙蔽的良知,深感自己罪孽不轻所以即使刑满也难辞其咎。

而她和白格之间又是怎么一回事?他俩之间真的只有情欲而已吗?可以这样说,汉娜是白格的性启蒙导师,而白格却是汉娜的教育(良知)启蒙者。这样一个结合,一方是少年郎对性欲的探索和渴求,一方是文盲无知的妇女对学问的求知若渴;但是这当中,难道他们没有一丝爱情的存在吗?其实,电影里对此还是有些着墨的。白格第一次带汉娜展开骑脚踏车之旅,当卖面的老板娘说:“希望你的母亲会喜欢我的食物。”白格并没有反驳她仍然说道:“她会喜欢的。”但是他却用行动去告诉老板娘,汉娜不是他的妈妈,因为临走前白格嘴对嘴地亲吻了汉娜。然后,把汉娜带到教堂的白格,旁观汉娜听到圣诗的感动,默默地领略着汉娜的另一面。在这一刻,少年白格已然展现他的男人味;他这个“小男人”要告诉你(观众),他不是冲着情欲而来的,他是个真正懂得爱的男人。。。


2010年7月2日星期五

这还不算诈骗???

爸爸摆放好摩多,手里拿着两张A4纸走进屋里,和尾随其后的妈妈囔囔着。。。“三罐要一千多块,可以吃半年。。。”妈妈这时也走过来,嘴里说道:“如果吃得好,千多块也不贵。。。”;我一听到这里,就大约猜到他俩是从哪里回来了。

我说:“什么东西三罐要千多块?”爸爸马上“献宝”似的把手上的复印纸递给我看。“喏,就是这个补钙质的,好像是用鲨鱼骨做的,“他们”讲很有效。。。”我实在是听不下去,接过他手中的纸来仔细地看了一番。就不过是补钙质的药囊,需要这么贵吗(至于是不是真的什么蓝鲨鱼骨,“他们”要怎样写都行)?我面向爸爸:“ 三罐药千多块,你要买?”爸爸说:“是啊。。。,脚好像没有什么力,又有点痛。。。,如果吃得好也不贵”。又来了又来了,我快要抓狂。。。“有病为什么不看医生?给你去看一次私人医生,叫医生开一些药或者去药房买医生指明的药也不需要这么贵啊?”这时妈妈插话了:“看医生?医生有什么用 ?像我之前看了七八个医生,害我打了几多冤枉针,吃了几多冤枉药;结果也不是没有用?”我知道妈妈几年前被关节炎所苦,看了许多医生都没有好。虽然最后在一间私人医院动手术治好了,但基于之前的遭遇,她吃了不少苦,也变得不相信医生。“你都会说七八个医生都没有把你治好,那“他们”都不是医生,有些甚至中学都没有毕业,为什么“他们”讲的话你又信?”妈妈顿时无言,我见机不可失,连忙抓紧机会继续:“你明白吗?你看那么多医生,那些医生读这么多书都会出错,当然有些厉害的还是把你医好了。可是“他们”只是嘴巴讲讲你就信了,难道你相信那些药真的是仙丹,真的吃三罐就好了?”爸爸这时抢着说:“也不一定吃三罐,可能还要更多。。。”我赶紧接话:“你都会讲可能不止吃三罐,酱不是更贵?看医生也没理由酱贵啊!这个世界上没有仙丹,没有可能三罐药卖到酱贵的。”爸爸听到这,嘴里喃喃道:“也没有讲一定要买。。。”

眼看爸妈都无语,我虽然在气头上,但也把气压了下来。。。因为,这能怪两老吗?

在我的新村,外地人租借本地场所来推销产品早已屡见不鲜(最早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)。但最近这几年,此风有变本加厉之势。从几年前的一年两三次,到现在的每个月一次;可以想象那些推销的人(说真的,我还真不知道要怎么称呼他们)在本村捞了不少“油水”。他们的推销产品五花八门(从家用品到保健品都有);推销手法数十年如一日,就是用“小饵钓大鱼”——他们往往用廉价的日用品“引诱”鱼儿上钩。例如“赠送”每位进场“了解”的客户一包米粉,一瓶酱油,一个菜篮。。。(其实每位入场者都“象征性”征收一零吉入场费),然后被“迷惑”的客户就会买下价格高到非常离谱的物品回家(他们个个拥有三寸不烂之舌,把自家产品说得天花乱坠,乡里的老人家不受骗也难)。

我相信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本村。因为从他们的口中得知,他们可是“巡回演出”的。而且全国不止一间公司如此作法,相信这种行销手法已经在全马各地行之已久。也不是没有人举报,只是不知道基于什么原因,他们就是有办法生存至今。我很好奇,难道这些“集团”的出现没有令一些人出现困扰吗?没有谁因为他们的出现而令家庭成员产生感情裂痕吗?像我,每次难得回家探亲,要是碰巧父母从他们的聚会回来,像上述那种不欢而散的场面总是免不了的。我不希望每次回乡都和父母怄气,可是每次看见父母被骗都忍不住出言揭穿“他们”的伎俩。。。;可恨的是自己的爸妈就像被“洗脑”般,一股脑儿相信“他们”的话。。。父母一生劳碌,平时省吃俭用,我不希望他们把辛苦储蓄的老本花在这节骨眼上。要知道这几年来,父母亲花在“他们”那里的钱,少说也有十千八千(父母说,还有人花的钱远远比两老多很多)。

难道就没有办法制止“他们”吗?我相信我的家庭不是唯一的受害者(这绝对不是个案,很肯定只是冰山一角)。全马各地一定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,为了这种事让家庭成员陷入紧张的关系。有谁能告诉我,有什么管道可以让这些那些乡下的安哥安娣醒醒呢????我很担心此风不灭,它就会成为赌博和直销之后,第三个捣毁华人家庭的罪魁祸首!!!!

爸爸拿回来的药品解说复印纸(一)。

简介上的文案。

文章里还详细列下药品内容物。

进口商的地址和联络处。

他们会给每位客户派发一张认证卡片(就好像身份证)。

卡片背后会盖上每次“进场”的日期。

另外一种认证卡片。

背后会贴上贴纸。贴纸越多就能换取越多不同的物品。

这被他们称为“护照”(身份证的“进阶”),要消费满一千以上才能“拥有”的。

“护照”内页之一。

“护照”内页之二。

“赠送”物品之一:米粉

有时是紫菜。

菜油。
盖子。